九年级学案《中考常见文言虚词复习》

发表日期:2015/1/6 14:57:34 出处:本站 作者:姚明 有1819位读者读过

 

中考常见文言虚词复习(学案)

 

班级:                 姓名:                    2015.1.6.

学习目标:

1.了解文言虚词复习要点:近年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掌握虚词“之、而、以、于”等词的意义与用法。

学习过程:

“之”的用法

一、     中考真题: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

1、二世杀之(             )            2、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

3、宋何罪之有?(                   )   4、王吏之攻宋(                      )  

5、顷之 ,一狼径去(                    ) 6、(陈涉)辍耕之垄上(             )

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    8、故以怪之矣(                  )

二、“之”的用法归纳

1、用作一般代词:可以                    。译为                             

2、用作指示代词:(之+名词)可以译为         

3、结构助词 (定语+之+中心语)可译为          

4、助词(宾语+之+动词)                  译时省去。
5、助词(主语+之+谓语) 起                                 ,可不译。

6、助词。(时间词+之)或(动词+之),                        可不译。

7、动词(主语+之+宾语)可译为:                        

 

“而”字的用法

一、     中考真题:指出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

1、佣者笑而应曰(                  )     2、泉香而酒洌(                    )

3、夺而杀尉(                     )      4、人不知而不愠(                  )

二、小结:“而”字通常用作连词,在句子中表现词与词之间的                         关系。

 

“以”字的用法

一、     中考真题:指出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

1、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2、以君为长者(           )

3、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5、以塞忠谏之路也(                )        6、策之不以其道。(             )

7、臣以王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

二、“以”的用法归纳

1、用作介词①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                             

②表示凭借,译为                         

③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                    

2、用作连词:表示目的,译为                ;   表结果,译为                     

3、作动词,译为                         

 

“于”字的用法

一、     中考真题:指出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

1、万钟于我何加焉 (           )       2、胡不见我于王(              )

3、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     4、骈死于槽枥之间(             )

5、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

6、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7、不求闻达于诸侯(            )

8、皆以美于徐公。(             )

二、“于”字的用法归纳

1、引出对象,译为“                ”    2、与“比”连用时,译为:“           

3、引出处所、时间、范围,可译为“              

4、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        ”,有时可译为“         

 

“其”字的用法

一、     中考真题:指出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2、复前行,欲穷其林(            )

3、其真无马邪?(                )           4、其真不知马也(          )

5、安陵君其许寡人  (                )

二、“其”字的用法归纳

1、 用作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那”、“那个”、“那些”、“这”、“这种”等。

3、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问、愿望等语气: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难道”等,或不译。

 

“为”字的用法

一、     中考真题:指出下列句子中“为”字的用法

1、不足为外人道也 (           )       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

3、二虫尽为所吞(           )          4、若为佣耕(            )

5、为坛而盟。(            )            6、以丛草为林(             )

7、或异二者之为(             )

二、“为”字的用法归纳

(一)用作介词,一般读作“wèi”。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给”、”替“等。

2、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为着”、“为了”。

3、表示被动,译作“被”。读作“wéi”。

(二)、用作动词 ,读作“wéi ”。    

1.可作判断动词,译作“是”。 2、“为”也可作一般动词,其意根据语境而定。

(三)用作名词,读作“wéi ”。

 

“乃”字的用法

一、     中考真题:指出下列句子中“乃”字的用法

1、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3、久而乃和(        )       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

5、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

二、“乃”字的用法归纳

(一)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于是”等 。

2、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3、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

(二)用作代词,译为“你、你的”

(三)用作判断动词,相当于“是”“就是”。

 

练一练:

1、下列句中黑体的“之”与“前人之述备矣”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                    B、学者之大忌

       C、择善而从之                    D、是以谓之“文”也

2、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      )

A、黑质而白章           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  

C、面山 而居             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3、选出句中的“以”与“裹以帷幕” 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以衣被蔽塞窗户     B、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C、徒以有先生耳          D、以激怒其众

4、下列加点的“于”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不求闻达于诸侯         B、骈死于槽枥之间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告之于帝

5、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百姓多闻其贤(              )      B.安求其能千里也 (               )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D.其如土石何(                  )

6、与”知之为知之“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      B.行拂乱其所为(        )

C.项燕为楚将(            )                  D.愿为市鞍马(          )

E.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  F.士卒多为用者(                      )

7、 与“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 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见渔人,乃大惊 (           )      B.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

C.乃重修岳阳楼(           )          D.陈涉乃立为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