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育教学>>正文
八年级备课组
发表日期:2015/3/5 16:09:16 出处:本站 作者:尹桂芳 有1394位读者读过
八年级下数学备课组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新的课程标准,坚持“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把握“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主题策略,努力调动全体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教材内容
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图形,尤其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特殊四边形的用处更多。因此,四边形既是几何中的基本图形,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本章是在学生前面学段已经学过的四边形知识、本学段学过的多边形、平行线、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也可以说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本章内容的学习也反复运用了平行线和三角形的知识。从这个角度来看,本章的内容也是前面平行线和三角形等内容的应用和深化。
分式
具体要求:知道分式并会利用它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并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反比例函数
具体要求: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和关系式y﹦k/x(k为常数,k≠0)探索并理解其性质(k﹤0或k﹥0时,图象的变化);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二次根式
本章主要内容是二次根式的概念、运算和最简二次根式,与实数、整式、勾股定理等内容紧密联系,旨在拓宽学生对“式”的认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原则,活动设计延续本套教材的体系,让学生乘坐“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和“归纳”之舟,去认识数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合情推理、运算和思辨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具体奋斗目标
认知目标:全面完成认知任务,熟悉了解各主要知识点并能应用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主要检测认知点合格率95﹪以上,优秀率50﹪以上。
能力目标: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的能力。重点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逐步养成学生“言之有理,落笔有据”的习惯。
情感目标: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形成与发展,关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能从交流中获益。
四.方法措施
1.在数学活动中,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类比等方法,大胆提出自已的猜想,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
2.注重引导学生清晰地、有条理地表达自已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
3.鼓励学生充分参与课本安排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数形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4.教学中要重视展开概念的形成过程,提供学生思维的载体,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的例子中抽象出概念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概念,改变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
5.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生动活泼地展示图形。
五、教学进度
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 (第1周到第4周) 17课时
9.1图形的旋转 1课时
9.2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 2课时
9.3平行四边形 4课时
9.4矩形、菱形、正方形 6课时
9.5三角形的中位线 2课时
复习小节与检测 2课时
分式 (第4周到第7周) 14课时
10.1分式 2课时
10.2分式的基本性质 3课时
10.3分式加减运算 2课时
10.4分式的乘除运算 2课时
10.分式的方程 3课时
复习小节与检测 2课时
期中复习
反比例函数(第10周到第11周) 8课时
11.1 反比例函数 1课时
11.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3课时
11.3用反比例函数解决问题 2课时
复习小节与检测 2课时
二次根式(第12周到第14周) 10课时
12.1二次根式 2课时
12.2二次根式的乘除 4课时
12.3二次根式的加减 2课时
复习小节与检测 2课时
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