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年度评估>>校本研修>>正文

汤山中学2017年度校本研修工作总结

发表日期:2017/12/9 13:55:40 出处:江宁区汤山初级中学 作者:曾晨 有3355位读者读过

汤山中学2017年度校本研修工作总结

以学校2017-2018年度计划为指针,以校本研修为依托,以课题为引领,以“教师发展班”为抓手,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直面“品质教育”的目标,打造校园“清泉”文化,落实汤中“润泽”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让校本研修引领教学并服务教学,实现科研兴教,科研兴业,科研兴师。

回顾一学年的工作,我校立足实际,采用灵活有效的研修方式,在加强校本研修上取得了点滴成果,现总结如下:

1.积极开展“教师讲坛”活动

为调动教师教育科研积极性,丰富校本教研内容,我校组织了“教师讲坛”活动,今年共有7位教师进行开讲。“教师讲坛”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利用学校职工大会的平台,开设校级讲座。本着自愿报名的原则,教师们都能积极参与进来。今年我校结合校本研修要求,分别开设了两次师德培训讲座,主要学习我校市师德先进群体语文教研组的先进事迹,其中,刘芳老师开设讲座《与时俱进为师表,青春不谢作匠人》;王燕老师带来讲座《“静待花开”的长情告白》。开设了一次以未成年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为专题的“八礼四仪”讲座,由我校德育处副主任张雅菊老师开讲。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我校教育技术室主任,付晓弓老师开设了《投屏技术培训》和《微课制作培训》,提高了我校教师教育技术水平。在班主任培训方面,我校经验丰富的班主任何诚老师和刘递库老师开设了相关方面的讲座,介绍了班级管理经验。

2.认真组织“青年教师发展班”活动

我校一贯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今年我校“青年教师发展班”在原有基础上,秉承自愿原则,提档升级为13人的“骨干教师研修班”,本学期共开展了6次活动。内容涵盖教育科研论文的指导,教育科研理论学习以及教育教学技能提升三大方面。

2017年4月和10月,“教师发展班”举办”精品课例”赛课活动。目的是为了推进课堂改革,不断促进有效教学,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堂教学水平,给青年教师搭建一个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鼓励、引导青年教师落实小班化教学和友善用脑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精品课例”活动总共分为三个环节。首先,每位开课学员,在开课前要完成“精品课例设计说明表”,学员从“教育理念”、“教学主张”、“我的优点缺点”、“教学设计模式”、“教学实施流程”、“设计创新之处”6个方面,对自己的课程设计进行剖析。其次,是课堂展示环节。最后,进行自评,学员互评,导师指导。使我校学员真正做到“进得了课堂,讲得出名堂”。5月,在中考即将开始的时候, 骨干教师研修班研修工作推进会在学校会议室举行。主题是课题研究的推进,课堂教学的研讨,研修任务的检查。9月,南京“永和工作室”六校研修班首次全体成员会议在南京市人民中学6楼报告厅隆重举行。会议由南京“永和工作室”主办,人民中学协办。汤山中学、十四中学、江浦实小、人民中学、秣陵中学、板桥中学六校研修班的班主任、班长、成员70余人参加了会议,人民中学“汇文青研班”成员也列席了会议。会议由“永和工作室”导师刘永和主持。其中,我校发展班班长曾晨老师代表我校发展班进行“施政演说”。

3.重视教师教育科研写作培训

2017年,我校重视教师教育科研写作能力的培训。我们先后邀请了特级教师刘永和为大家进行论文的写作辅导以及后期的修改,教师们的教育科研写作能力得到了长足的提升。我校教科室不仅会积极邀请区内外教科研专家来校指导,还会让本校区级教科研带头人,教科研突出教师为大家进行相关培训,扫清教科研写作盲点,全面深入的推进教科研写作培训。

我校重视和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科研论文评比。2017年13名教师在区优秀教育论文评选中获奖。12名教师在区级案例评选中获奖,其中三人一等奖。师陶杯论文评比中每年都有教师获奖。2015年获奖率高达70%。2016年共有三名教师获师陶杯一等奖。2017年有一名教师获得一等奖,成为江宁区初中组唯一一名获奖教师。在国家级、省级、市区级刊物上发表文章方面,每年都有教师获奖,16年共有8位,17年有3位。

在课题研究方面,我校教师有着丰富的课题研究经历,教师校级个人课题研究覆盖率百分之百。 南京市第九届个人课题立项的教师达到十人,第十届市级个人课题立项的有三人。学校也开展市级以上的主课题,其中市级课题“农村初中‘互动卷入式’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的实践研究”已经顺利结题。参加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的课题“基于‘学习力’的初中‘润泽课堂’教与学的实践研究”,市级课题“农村初中‘互动卷入式’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的实践研究”,正在有条不紊的研究中。

4.扎实开展学科教学研讨

首先,我校形成了以学科教研组、年级组、集体备课组为主多层面、多形式立体交叉教研活动。我们把教研活动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学科为单位教研活动,由学科教研组长组织,针对青年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反映出的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或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展开学习研讨,或组织学科教师进行听课、评课,学习课程标准和先进的教学理念等,起到专业引领的作用。第二层面是年级组的教研活动,由年级组长组织,以年级组为单位,对年级组教师日常教学中出现的学生管理问题、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励志教育等为研究课题,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分享彼此的知识经验。第三层面是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学校对每个备课组定备课时间,定备课地点以规范集体备课活动,把一周来遇到的教学困惑进行讨论和交流,安排共备下周的教学内容。这种多层面、多形式立体交叉型教研活动,尊重了青年教师的教研兴趣,满足了不同青年教师的需求,使青年教师能从教研活动中受益。

我校师徒结对的“青蓝”活动,正是依托三级教研活动,使得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得到迅速提升。

5.支持教师交流与培训

我校一贯重视教师参加培训和外出交流学习活动。教师外出参加各种类型的培训,听专家讲座,并要求他们回来后,向学校教师汇报学习体会和收获。几乎所有教师每学期都会被安排参加各种级别的继续教育学习。我校参加了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的江苏省科研联盟学校的活动,每学年都会提供给我校教师参加省级展示课,点评课的机会。今年我校张真老师代表学校参加在南通一中举行的历史展示课活动。

我校鼓励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进行校外讲座。17年,曹美玲老师开设“依托生本,提质增效”区级讲座,曾晨老师开设“如何撰写教育科研论文”区级讲座等。

6. 鼓励教师参加教学等各类竞赛活动

鼓励教师参加教学等各类竞赛活动,获奖教师涉及各个领域,17年“一师一优课”比赛中,我校共有4名教师获奖。计爱俊老师在17年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获得区一等奖。李娟老师在全国“情感性班集体建设教育故事”演讲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何诚老师获江宁区情感性班集体建设教育故事演讲比赛二等奖。

我校校本研修机制完善落实,校本研修活动扎实开展,校本研修形式丰富灵活,使我校逐步形成人人爱研修、大家共研修的学习局面,教师综合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带动了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