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年度评估>>正文

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共读篇四

发表日期:2021/4/20 17:54:36 出处:江宁区汤山初级中学 作者:李娟 有1039位读者读过

课题研究的支撑性理论(四)

课题研究是建立在理论假设基础上的研究,属于能够预知结果的教育“实验”,而不是不知道结果的“试验”。因为,教育改革对象是学生,所以只能“实验”,不能“试验”;因此,课题研究必须有足够的教育理论做支撑。研究者必须找到能够支撑课题研究的支撑性理论,才能证明课题的科学性——这是课题研究的前提条件。

31.对话式教学理论

德国的克林伯格(Klingberg.L.)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在他看来,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具有对话的性格这就是“教学对话原理”。对话式教学是一种以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式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教育,对话教育加强了教师与学生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激励作用,使学生的身心在这种联系中得到长足的发展。在对话中很多预设的和生成的问题都能够进行不断地创新和创见。

32.情境教学理论

情境教学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增力效能,给我们解决目前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以新的启示。情感的调节功能是指情感对认知活动的组织或瓦解作用,即中等强度的、愉快的情绪有利于智力操作的组织和进行,而情绪过强和过弱以及情绪不佳则可能导致思维的混乱和记忆的困难。情境教学法要求创设的情境就是要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心平气和、耳目一新,促进学生心理活动的展开和深入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也使人深深感到:欢快活泼的课堂气氛是取得优良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学生情感高涨和欢欣鼓舞之时往往是知识内化和深化之时。

33.认识的直观原理

直观教学即利用教具作为感官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或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种论述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情境教学法就是“直观教学”的一种形态,它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就是通过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包括直接和间接形象),一则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二则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

34.思维科学的相似原理

相似是指组成模型的每个要素必须与原型的对应要素相似,包括几何要素和物理要素,其具体表现为由一系列物理量组成的场对应相似。相似原理反映了事物之间的同一性,是普遍性原理,也是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形象是情境的主体,情境教学中的模拟要以范文中的形象和教学需要的形象对对象,情境中的形象也应和学生的知识经验相一致。情境教学法要在教学过程中收入或创设许多生动的场景,也就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感知对象,使学生大脑中的相似块(知识单元)增加,有助于学生灵感的产生,也培养了学生相似性思维的能力。

35.有意识与无意识心理

众所周知,意识心理活动是主体对客体所意识到的心理活动的总和,包括有意知觉、有意记忆、有意注意、有意再认、有意重现(回忆)、有意想象、有意表象(再造的和创造的)、逻辑和言语思维、有意体验等等。但遗憾的是,包含如此丰富内容的意识心理活动仍然不能单独完成认识、适应和改造自然的任务。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正在于诱发和利用无意心理提供的认识潜能。

什么是无意识心理呢?就是人们所未意识到的心理活动的总和,是主体对客体的不自觉的认识与内部体验的统一,是人脑不可缺少的反映形式,它包括无意感知、无意识记、无意再认、无意表象、无意想象、非言语思维、无意注意、无意体验等等。该定义强调无意识心理活动具有两个方面的功能:一是对客体的一种不知不觉的认知作用。二是对客体的一种不知不觉的内部体验作用。研究表明,无意识心理的上述两个功能直接作用于人的认知过程:首先它是人们认识客观现实的必要形式;其次它又是促使人们有效地进行学习或创造性工作的一种能力。

36.叶圣陶教育思想(一)怎样做老师

教师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当教师的人,应当讲究修养。”“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好的品德,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做教师最主要的是不说假话。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教习某科为教学工作,熏陶善诱为教育工作,凡为教师,固宜教学与教育兼任也。”“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然有深浅广狭的差别,在精神上却是亲密体贴的朋友。”“唯有老师善读善写,乃能导引学生渐进于善读善写。”“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

叶圣陶教育思想中“怎样做教师”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讲究修养,为人师表;二是先做学生,再做老师;三是既要教学,也要教育;四是既是良师,也是益友;五是以身作则,善读善写。

37.叶圣陶教育思想(二)怎样教学生

教训对于儿童,冷酷而疏远;感情对于儿童,却有共鸣似的作用。所以谆谆告语不如使之自化。”“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巧为善教者也。”“教育工作不限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抓,才能使学生受到更多的实益,打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品德教育重在实做,不在于能说会道。”“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其义在“引导”,并非一切由教师主动,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听教师讲说。”“把依赖性的受教育转变为主动性的自我教育’”。“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教育思想中“怎样教学生”主要观点:一是少教训,多感化;二是少授予,多诱导;三是既抓课堂,也抓课外;四是重在实践,避免空谈;五是自我教育,形成习惯。

38.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由美国行为心理学家班杜拉创立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观察学习认为人们仅仅通过观察别人(榜样)的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为。观察学习下具有两个特点:效率高、错误率低是一种间接的学习。事实上,个体通过观察学习不仅仅是学会简单地模仿榜样的行为,把榜样的行为照搬到自己身上来,而是还能从许多榜样和事例中总结出自己独特的行为法则,形成自己的行为风格。依据社会学习的原理,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对子女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会对子女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产生影响,父母需要注意自己的言传身教,子女需要关注父母榜样的重要特征,加以正确地知觉,才能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9.群体动力理论

所谓群体动力,就是群体中的各种力量对个体的作用力和影响力。群体动力理论最早由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勒温于20世纪初开创。他认为,人的行为决定于内在需要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勒温给出了群体动力理论公式: B=f(P,E)其中,B是个体行为,P是个性特征,E是环境,f是函数。这个公式表明,个体在群体中生活,其行为不仅取决于个人的生活空间,而且也受群体心理动力场(如人际关系、群体决策、舆论、气氛等)的制约。比如,在家庭中,父母和子女构成一个小群体父母与子女间会发生交互作用,父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态度会对子女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

40.思维导图理论

思维导图(MindMap)是英国著名学者东尼.博赞(TonyBuzan)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创立的一种新型笔记方法,它以放射性思考为基础,是一个简单、高效、放射性、形象化的思维工具,能够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极大地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思维导图与常见的概念图都是知识可视化的工具,概念图强调知识的架构,思维导图则更侧重思维过程。传统的概念图常常罗列条款,使学生被动地接受既有知识结构思维导图则是学生主动地有意义地将知识进行加工和组合的过程。所以,如果把教师描绘的概念图比作教师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的灯塔,那么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则是学生自主拓展思维空间的铁锹。

编写:刘永和

核对:李娟

审核:言明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