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年度评估>>正文
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共读篇十
发表日期:2021/10/19 17:59:49 出处:江宁区汤山初级中学 作者:李娟 有1261位读者读过
课题研究的支撑性理论(十)
课题研究是建立在理论假设基础上的研究,属于能够预知结果的教育“实验”,而不是不知道结果的“试验”。因为,教育改革对象是学生,所以只能“实验”,不能“试验”;因此,课题研究必须有足够的教育理论做支撑。研究者必须找到能够支撑课题研究的支撑性理论,才能证明课题的科学性——这是课题研究的前提条件。
91.实习场理念
“实习场”是当代教与学的心理学中关于学习环境的一个隐喻,意思是在一
个真实的或模拟的情境使学习者理解知识,是一种真实的、生活化的学习情境,是教师开展微观实践研究的场所,体现的是“以儿童为中心”和“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实习场学习具有四个特点。一是真实性,学习者参与的是真实的任务完成和问题解决活动;二是情境化,教育者要在学校课程与教学中为学习者学习创设“情境”。三是行动化,学习者通过实际行动参与情境性活动,采取实际措施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四是发展性,要选取对学习者的学习具有“挑战性”和“适宜性”的内容,构筑适宜学习者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实习场”的理念引入,推进了幼儿园“课程情境化的实践研究”,一方面在艺术领域、数学领域推出了“情境化课程教学”的范样,另一方面,实习场和生活、探究、游戏情境相结合,形成了生活性实习场、探索性实习场、游戏性实习场,被广大幼儿园教师实践与运用。
92.STEAM教育理念
STEAM 教育理念是一项跨学科的综合教育,融合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数学(Mathematics)等多元学科的综合教育艺术,有别于传统教学单学科发展、突破了过去单调的教育思维和单一化的教育策略,使原有学科内容不再分裂,并促使学习者通过建构个人知识体系和深度加工信息,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等国家层面对于 STEAM 教育的号召,这个理念也开始被教育者们融入实际教学,在教育部门的号召下,学校、教师、社会教育机构等都开始开发相应的课程。STEAM 教育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一是注重育人为主,通过学习让学生多元发展、参与课堂,用自己的方式去分析、理解问题,建立自身的知识体系;二是强调创新,锻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得出自己独特的见解,绝不能人云亦云;三是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甩开“教师的拐杖”。
93.具身认知理论
“具身认知”是心理学中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属于第二代认知科学。“具身”是相较于“离身”而论的,都是在探讨认知过程中的身心关系,“具身认知”认为人的认知加工及心智活动不但在脑神经水平上进行,而且与身体的结构、运动系统及体验方式等密切相关。具身认知理论的基本观点有:一是身体是认知的基础。人的认知过程依赖于感知和动作系统,强调身体在认知中发挥重要作用;二是环境是认知的参与者。身体在与环境作用时,环境可以直接影响我们的体验感知、内容、方式、情绪、动作等诸多方面,环境不仅是认知的场所。三是认知、身体、环境是一个整体,每一个要素都不可或缺、不能替代、 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具身认知理论对社会的许多领域,特别是教育领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为它以一种全新的方式看待学生怎样学习、教师怎样教学和学校怎样组织,蕴含着丰富的教学意蕴。
94.融合教育
融合教育是基于全民教育理念提出来的,主张人受教育的权利是平等的。通常是以经过特别设计的环境和教学方法来适应不同特质学生的学习,通过让特殊需要儿童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接受教育,从而尽力消除儿童安置形式上的“隔阂”。融合教育理念之下,要求特殊儿童的能力培养要富有针对性,要针对每一个特殊儿童的需要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和方案,增强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融合教育形式包括随班就读、 资源教室 (资源中心)、 巡回教师等,意在通过让具备一定能力的特殊需要儿童与普通儿童的部份融合或者完全融合,而接受最合适的教育。
抛锚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有时也称“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到实际的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问题,而不是听这种经验的间接介绍和讲解。在实际情境中一旦确立一个问题,整个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行的进程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抛锚式教学与情境学习、情境认知以及认知的弹性理论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只是该理论主要强调以技术学为基础的学习。约翰·布朗斯福特是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对抛锚式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作出了贡献。抛锚式教学有以下两条重要的设计原则:一是学习与教学活动应围绕某一“锚”来设计,所谓“锚”应该是某种类型的复杂研究或问题情境地。二是课程的设计应允许学习者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索。杰布森指出,环境的不同特征支持着各种特殊有机体的活动,同样,不同类型的教材也支持着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作为教学支撑物的“锚”的设计在于促进建构主义学习观所强调的学习活动类型。这种活动类型不同于由其它类型教材所促进的活动类型。
问题式教学
问题式教学是苏联教育心理学家马丘什金、马赫穆托夫等提出的一种发展性教学理论和方法。其核心概念是问题情境,认为教学的关键在于刨设问题情境,并提出创设问题情境的一系列方法。(1)让学生直面现象或事实;(2)引导学生产生问题情境;(3)布置旨在解释现象的问题性作业;(4)激发学生分析生活中的事实或现象,以体验矛盾;(5)提出假设,概述问题,并检验结论;(6)引导学生对各种矛盾的事实、现象、数据、行为进行观察、比较、对照;(7)让学生对比已知事实独立做出概括;等等。简单说,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师设置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思考解决问题,教师重点讲解与点拨,当堂训练后达到掌握新知识的目的的新式教学法;也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新问题。
97.镶嵌式教学
大脑有细致的分工,有工作有休息、有兴奋有抑制的状态。镶嵌式活动,可以使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能有劳有逸,维持高效率。“镶嵌式教学”就是要根据这一原理,为学生的学习搭建脚手架,让学生的大脑有功能与时间的区分与使用,做到有劳有逸,劳逸结合,以逸待劳,保持高效。镶嵌式教学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的需要,选择与组织包括教科书以外的知识与活动等的教学重难点,镶嵌在教学合适的环节之中,以排除学习中的障碍,鼓励学生解决问题。“镶嵌式教学”的原则就是“优势原则”,就是指超过同类事务中其他情况的形势所需要依据的法则或标准,也就是在决策方案进行两两比较后,保留优案、舍弃劣案的方法。如当决策问题有很多个备选方案时,为了简化工作,将多种方案进行比较,然后保优舍劣,逐步减少方案的数目,从而达到简化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98.默会认知
默会认知是匈牙利哲学家波兰尼提出的一种认知方式,也是他宏大理论体系的主要基石。波兰尼认为,默会认知是认知者心领神会却默然不能或无意以语言形式表达的认知活动,是一种对被知事物的能动领会,具有默会性、整体性、生成性、内隐性、开放性、非逻辑性等特点。默会知识则是我们只能意会而又难于言传的知识,即难于用语言文字、图表公式等明确的方式表达清楚的知识。默会知识本质上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理解力,是一种领悟经验、把握经验和重组经验,从而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理性的控制能力,这种能力我们自己知道却难于言传。默会知识的维度相对于明确知识来说具有优先性,心灵的默会能力在人类认识的各个层次上都起着主导性、决定性作用。
教学专长
加涅将教学专长分为三类:一是概念性知识。高度组织化、精细化的陈述性知识,指教学领域中的一般原则及其联系。二是教学常规。指课堂教学无需教师明显的意志努力下达到流畅高效的效果,也叫自动化的基本技能。三是教学策略。灵活多变的适应性强的教学策略,是指教师有效地计划教学、进行课堂教学和评估教学效果时采用的方法与策略,如教学反馈和先前知识回顾等。也就是好的教学原则,好的教学常规,好的教学策略。柏林纳将教学专长称为教学法知识,可以分为四类:一是教材知识专长,指所教学科的内容知识;二是课堂管理专长,是指支持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的条件;三是教学专长,是指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具有的关于教学策略和教学法方的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的总和;四是诊断专长,是指获得全部学生和个别学生信息的方法,其主要内容有:学习的需要与目标、学习能力、现有水平、强项与不足等。这种教学专长比加涅的教学专长多出一个“诊断专长”。
教学反思
“反思”的三个要点:一是对自己,二是对过去,三是批判性。
科顿提出的反思框架:第一,教师选择特定问题加以关注,并从可能领域(课程、学生)收集关于这一问题的资料。第二,教师分析收集来的资料,形成对问题的表征,以理解这一问题;可以用自我提问来帮助理解。第三,对问题形成明确的表征,教师就开始建立假设以解释情境和指导行动,并且在内心对行动的短期和长期的效果加以关注。第四,考虑过每一种行动的效果后,教师开始实施行动计划;当这种行动再被观察和分析时,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循环。
布鲁巴奇等人提出反思的四种方法:一是写反思日记。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要求教师写下他们的经验,并与其指导教师共同分析。二是观摩与分析。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课并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情境,随后再与其他教师相互交换。三是职业发展。这是学校利用反思的方法支持、促进教师发展的一种方式,比如,把来自不同地方的教师聚集在一起,让他们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然后共同讨论解决。四是行动研究。这是指教师对他们在课堂上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加以解决。
编写:刘永和
核对:李娟
审核:言明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