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育教学>>正文

赋能成长,共创未来

发表日期:2025/5/20 12:15:09 出处:江宁区汤山初级中学 作者:张雅菊 有48位读者读过

赋能成长,共创未来

——记江宁区百校千师携手共进活动汤中青年教师“卓越计划”导师聘任仪式

为贯彻落实江宁区第二批百校千师携手共进计划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强化城区优质学校帮扶责任,提升乡村学校发展能力,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5月16日,由江宁区进修学校主办的主题为“赋能成长·共未来”的青年教师发展研修活动在汤山中学顺利开展。本次活动包括三个部分:课堂教学展示、评课议课以及主题沙龙活动。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以及结对校相关青年教师和行政领导全程参与。本次活动与汤山中学校内青年教师“卓越计划”导师聘任仪式活动同步开展,活动邀请了相关学科的教学专家和部分学科的教研员参与。

课堂展示:以课促研,赋能教学

东山外国语的赵彩虹老师开设了一节《浮力》公开课,课上赵老师通过丰富的活动层层深入教学,特别是三个乒乓球分别漂浮、悬浮和沉底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提水”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展示欲,提酸奶实验激发了学生求知欲。

课后东南实验学校的王晓琳副校长做出了精彩的点评,首先王校长充分肯定了赵老师课的设计,特别是有关酸奶实验做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是本节课的亮点。

东山外国语学校任英老师开设了《自由平等的追求》示范课。任老师以歌曲《奔跑》导入开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通过设置法治座谈会等活动明确自由与平等的边界,引导学生使用法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中,任老师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追求自由平等的要求。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展现出较强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南京东南实验学校的陈晓凤老师对本节课进行点评。陈老师充分肯定了任老师教学设计的精巧,活动形式多样且贴合学生实际,能有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同时,也提出可进一步优化之处,如在进一步关注核心素养中政治认同的培养,开发创造潜力。

汤山中学赵雪老师开设《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3)》,她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不同的提问方法,层层递进,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课堂中不断渗透数学思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应用意识。

课后,东南实验学校苏敏老师指出本节课逻辑清晰,框架明了,学生的活动内容丰富;若是能在几何教学中渗透代数推理和证明会让课堂更加出彩。随后苏老师带领汤山中学数学组的老师一起学习了“思维共生”课堂的本质,牢牢把握四个关键词“启动--形成--展现--发展”并希望未来大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多地让学生提问质疑,让数学学习更加精彩有趣。

汤山中学董淑楠老师开设生物公开课《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从蒸腾的定义到蒸腾的主要器官,再到蒸腾的意义环环相扣,教学逻辑很强。齐武路中学的张桂梅老师从目标设定的四大素养展开,肯定了董老师课堂围绕目标,有利于发张学生的核心素养,教材处理很有特色。用湿度检测纸时是课堂的亮点。张老师也给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如目标书写有点陈旧,情境最好是一“境”到底。比如“一滴水”或者“石臼湖旁的一棵树”等等。同时加强板书的“特色”设计,科学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

汤山中学赖文雯以七年级下册科幻单元课文《带上她的眼睛》为课题,呈现了一节融合AI技术与文学鉴赏的创新课堂。本节课紧扣单元“科学与幻想”的导读目标,以“短视频拍摄”为情境任务驱动教学。教师通过AI生成技术,引导学生与小说中的“地航员”角色进行虚拟对话,借助技术手段具象化人物心理,深化学生对“孤独与坚守”主题的感悟。随后,学生分组设计科幻主题短视频脚本,并基于课文内容改写歌词,将文学语言转化为视听语言,在跨学科实践中提升创造性表达能力。课堂氛围活跃,学生通过技术交互与艺术创作,实现了对科幻文学内核的深度解读。

竹山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潘森云老师指出,情境任务贴合学生兴趣点,歌词改写活动有效联结文学与美育,体现了“做中学”的理念,建议关注考情,在创意写作环节增设朗读氛围探究。梅龙湖学校的特级教师陈宏亮老师指出,本节课内容完善,技术创新,对人物形象和情节内容的把握恰当,可适当注意教案的规范性,做到环节鲜明,重点突出。

汤山中学李子迪老师开设八下第六单元综合技能课,李老师采用任务型教学法,通过明确的任务驱动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形式多样,包括师生问答、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江宁区教研室徐家兵老师指出本节课充分体现了 “语言学习与价值引领” 的双重目标,通过真实情境和多元任务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优化听力材料的难度适配性,加强口语表达的支架支持,并结合本土文化拓展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升课堂实效。

汤山中学张子悦老师执教的七年级《欢乐颂歌》。张老师以现场钢琴演奏《欢乐颂》主题旋律为课堂导入,悠扬的琴声瞬间营造出沉浸式艺术氛围。在带领学生梳理贝多芬生平及创作背景后,引导学生围绕音乐要素剖析作品从挣扎到光明的情绪嬗变。学生随后通过分组演唱、竖笛演奏展开实践,在表演中切身感受“通过斗争走向胜利”的音乐哲思。整节课以“追寻欢乐”为主线,从技法解析到人文解读层层递进,生动诠释了贝多芬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张老师虽从教仅两年,但其精准的演奏示范、逻辑清晰的作品解构以及对学生审美体验的深度开掘,充分展现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潜质,获得教研组高度评价。

评课环节中,江宁区教研室的张超英老师高度肯定了课堂较新颖的设计理念。针对教学细节,她提出系列优化建议:在背景介绍环节,建议将静态图文替换为历史影像资料,动态还原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曲》时失聪却坚持谱曲的震撼场景;在作品赏析部分,适当压缩器乐版分析时长,重点延伸合唱版教学;针对学生音乐表述薄弱问题,可提供术语表格供选择;在人文内涵挖掘环节,建议先由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教师再进行价值引领。

由于天气原因,体育课改为室内,余可惠老师在室内教室进行无生试讲,课题为《立定跳远》,余老师专业基本功强,讲解示范到位,语言简练,口令洪亮,肢体语言丰富,节奏把握好。整堂课设计有层次。整节课运用体操垫作为教学辅助器材,将器材运用并贯穿于整节课,有效解决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体现了新课标“一材多用、一材巧用、一用到底”的教学理念。教学结构也符合新课标倡导的“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并注重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导师聘任:专家引领,助力成长

课堂展示结束后,“卓越计划”导师聘任仪式正式拉开帷幕。汤山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言明才在致辞中表示:“导师制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加速器’,希望通过‘传帮带’机制,让教育智慧在传承中创新。”随后,副书记李春武宣读聘任决定,言明才校长为张桂梅、王晓琳等8位学科导师颁发聘书,王雅晨、赵雪等青年教师向导师献花并鞠躬致敬,现场氛围庄重而温馨。

随后学员代表周北楠老师发言,她引用于漪老师“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箴言,表达成长决心:“愿做虔诚学徒,将导师的批注当作灯塔,把评课当作修行,让导师的精神风骨在我们的课堂生根发芽。尊敬的潘老师,感谢您接纳我们成为弟子,我们渴望您的严格要求与鞭策!”这番真挚发言引发在场教师共鸣,掌声此起彼伏。

张桂梅老师代表导师发言,她提到了三个关键词:传承、陪伴与成长。她表示教育是爱与智慧的接力,青年教师扎根乡村本就是情怀传递,作为导师,她愿将经验毫无保留传递。作为导师,不仅是引路人,更愿做同行者,师生彼此成就的旅程。学校搭建师徒结对平台,非单向‘教与学’,而是双向成长。最后张桂梅老师代表全体导师郑重承诺:“我们将以初心映照初心,以生命唤醒生命,与青年老师们共赴这场教育的山海之约!”

主题沙龙:多维研讨,共创未来

第三阶段是区级沙龙,本次沙龙聚焦 “乡村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困境及突破”这一主题,采用多维研讨的方式,从青年教师维度、教学管理者维度、专家角度以及教研人员的角度共同探讨。大家准备充分,畅所欲言。来自龙都初级中学的杨雅凡教师结合专业,以“从乡土深处生长”为关键词,分享了乡村教师的突围之路。她认为乡村青年教师面临多重现实挑战,如资源困境、专业发展断层、职业认同危机和成长效能感缺失。同时,杨老师分享了自己的一些成长经验,如“在地化资源开发”实践:组织学生利用乡土物品仿制历史文物、举办“龙都博物馆”校内展览,将乡土素材转化为特色课程,推动学科成绩提升。同时她还建议通过跨校微课制作、作业设计合作,打破校际壁垒,并借助跨学科融合汲取多元养分,形成“微循环”成长系统。

上坊中学王俊华副校长对杨雅凡老师提出的困境及解决措施加以肯定,并且指出了举办本次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搭建校际资源共享桥梁,破解乡村教育资源壁垒。通过构建导师引领成长机制,激活青年教师发展动能,引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乡村教育质量。

竹山中学特级教师潘森云老师从教学专家视角指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乡村教育提质的关键突破口。她肯定了语文赖老师上课创新了教学方法,运用AI教学,指并出青年教师要善用数字化工具,运用AI辅助备课系统优化教学设计,在传统教学智慧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融合中实现专业突破,最终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

龙湖学校分管教师发展的陈宏亮老师则强调作为青年教师经常参加教研是专业成长的‘保鲜剂’,以自己为例,不管区里大小的教研除非有急事,否则不会缺席。并且指出不管什么年龄的教师,必须要有一颗学徒的心,终身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向教育的更高处攀登。希望每一位青年教师都能永葆这份“学徒之心”,在乡村教育的田野里,一边扎根,一边生长。

东南实验学校王晓琳老师作为青年教师成长的成功典型,从“自我驱动”角度建议,青年教师应坚守本心,当我们教师以研究者的耐心观察学生、以陪伴者的温情理解学生,那些曾被视为“棘手”的教育场景,都将成为专业成长的养料。

江宁区教研室徐家兵老师分享了自己的专业成长的经验,分享了“三次备课成名师”、“把目标设计作为有效的核心”、“课堂教学中学生错误的资源化研究”等等自己的教师发展的思考与实践,帮助青年教师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少走弯路,走的更快、走的更远。

活动总结:携手共进,共同卓越

活动尾声,江宁区教师发展中心何德平老师做总结发言,他肯定了本次活动的举办,对本次活动辛勤付出的主办单位、导师、授课教师、参与学校及工作人员表示感谢。何老师指出了“百校千师携手共进”活动和汤中青年教师“卓越计划”导师聘任打破了乡村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壁垒,为乡村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并号召全体青年教师要带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在乡村教育的土地上深耕细作、静待花开。

本次“百校千师携手共进”活动暨汤中青年教师“卓越计划”导师聘任仪式,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圆满落下帷幕。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教学经验的交流,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碰撞,为乡村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打破了专业发展的壁垒,为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希望全体青年教师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积极与导师建立联系,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勇于探索创新,在乡村教育的土地上深耕细作。也期待各学校继续加强合作,携手共进,共同书写江宁教育的美好未来!

撰稿:陈 

校对:张雅菊

审核:言明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