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有感
发表日期:2013/4/3 13:54:55 出处:本站 作者:xxb 有2637位读者读过
近期,我学习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通过学习,我明白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是国家为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中学教师队伍而制定的,是国家对合格中学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引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提出了四条“基本理念”:一是学生为本,二是师德为先,三是能力为重,四是终身学习。这些理念,既体现了对中国教师群体长期坚持的基本追求,也体现了现代教育发展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是传统与变革的有机结合。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正为广大的中学教师指明了专业化发展道路的总体方向。在这个总体方向的指引下,教师应在具体教学中实践这些理念。
一.坚持“学生为本”,发展学生个性成长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提出的第一条理念便是“学生为本”,提出:尊重中学生权益,以中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学生的主动性;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中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这一理念的提出,中学教师应该理解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者,而且要塑造人的思想和品德。教师的服务对象是生动活泼的青少年,他们都有不同的个性和细腻的精神世界,包括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等。这些都需要教师用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志和品格去感染和熏陶。学生的心灵需要用教师的心灵去塑造。需要教师坚持“学生为本”的理念。以学生为本就是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根本,就是时时处处把学生的切身利益放在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首位,就是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去开展工作。一般来说,教育是以关心、关怀、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的的,这就决定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讲解传授过程,更多的是文化传承、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的过程。教师在进行教育时要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为本:实施教育时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其次要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更重要的是信任学生的力量和价值;教育导行时要热情激励学生,与他们共同分享悲喜,还要主动关心学生,学会宽容与耐心,更要真诚地提醒犯错的学生和他们一起分担错失。只有时刻把学生摆在心中,多为他们着想,学生们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主动提高自己,教师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才能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二.坚持“师德为先”,秉承教师职业道德
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它表现为对学生的关爱,对教育岗位的热爱,对专业知识与真理的刻苦追求。对教师的道德素质的考核相当困难。我们很难诉求某些技术指标来规范教师的敬业精神或认真教学态度。因此,师德建设或者说良好师德培育就成为成功教育的关键。教师道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思想情操和人格品质。教育担负着培养人,塑造具有健全人格并拥有专业知识的公民承担着传承文明与发展文明的重任。正因为教育在社会发展中承担着培养人的重任,所以要求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我们无法规定教师应该怎样备课才是认真的,不可能规定课堂上应该怎样设问才有利于启发学生,不可能规定教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论文。即通常所说的教无定法。所有这些都取决于教师的敬业精神与对学生的关爱态度。所以从教育过程的信息不对称来说,倡导师德的意义也是重大。良好的师德不仅是提高师德修养的必需条件,更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增强师生关系的基础。良好师德是实现成功教育的关键
三.坚持“能力为重”,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尊重中学生权益,以中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学生的主动性;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中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专业能力应包括教育能力(即对教育对象的人格影响力)和教学能力(即对教育对象理智发展的影响力)。教育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个体主体性的张扬、激发、提升过程,反映着教育工作的价值理性所在。教育能力还包括教育系统内的组织管理能力,对教育系统中的三大教育渠道(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的协调能力及对教育活动过程的激活能力(包括持久激活能力和即时诱发能力),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在对学生理智的开发、锻造中教师所必需的能力。从纵向(即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过程)看,教师专业能力应包括前专业能力、专业意识及生成能力、专业调适能力。
曾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