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发表日期:2014/5/21 0:00:00 出处:本站 作者:fuxiaogong 有2346位读者读过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家长心肝宝贝的孩子个个衣食丰裕,这些在“蜜罐”里泡长大的孩子,压根不知“吃苦”为何物。被尊称为家中“小皇帝”、“小太阳”的他们,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在学校吃饭要高标准,住宿要带洗澡间的公寓,做作业让老师逼急了就花钱找人代做。即便是农村的孩子,放学回家后也不再干农活了,而城里有些孩子放学回家不是上网聊天,就是同学聚会,日子过得很是滋润。
这些做家长的,对子女花钱从不限制,因为怕孩子吃苦,所以家里家外一应事务父母全部包揽。从小孩出生抚养长大,到读书、成家,甚至为他们购买好住房、家具等,有的子女长到二三十岁成了家,还要父母来给做饭收拾家务。
很多家长抱着这样一种心态:我年轻时已经吃过苦了,为什么还要让我的下一代再吃苦呢?
也有些家庭看到现在的孩子从来没吃过苦,不肯吃苦,也不知道什么叫吃苦,为孩子们的未来感到担忧。于是,要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比如送到山区农民家住几天,或者上“吃苦”夏令营锻炼,但事到临头往往又下不了狠心,在家长的“不忍之心”下,孩子们缺少了对苦日子的感受,因此也就淡漠了对现实的珍惜。
当家长希望孩子珍惜现在的好日子,在学校好好学习时,孩子们往往不以为然。有的孩子甚至对乘公交车、骑自行车上学颇有怨言,觉得没有车接车送,是吃了苦,受了委屈。当家长讲起自己上高中时,好多学生连自行车都没有,来回步行,有的学生交不起伙食费,从家里带馒头,开水泡馒头就咸菜,一吃就是几年。孩子却反驳:现在什么年代了,还说那些有什么用?
于是,我们的家长妥协了。但是在对孩子该不该吃苦的问题上依然困惑不已。
那么,在物质富足的今天究竟该不该让孩子吃苦呢?
答案是肯定的。
可大多数的家长是生怕自己的孩子吃一点苦,为此父母吃多大苦都心甘情愿。家长的共同想法是,让孩子将来生活得好,能够出人头地,用不着再吃苦。家长们的愿望是好的,但是做法是违背教育规律的。这种做法无疑是剥夺了孩子实际锻炼的机会,没有锻炼孩子就永远也不能长大,也就不能成熟。
孩子缺乏锻炼,就等于将来缺乏生存本领,表面上看是爱护孩子,实则是害了孩子。家长错就错在要避免孩子遭受自己曾经受过的苦。因为他们把孩子读书看作学习,把做其它事情没有看作学习,作为孩子来说,经历过的所有事情都是在学习。经历的事情越多,学习的机会就越多。家长怕孩子吃苦,自己包揽其实就等于剥夺了孩子的学习机会。
其实,吃苦是对孩子毅力和生活能力的一种磨练。不能吃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不能吃苦的孩子很难对现实有深刻了解和理解,更难有宽广的胸怀和责任的担当。
嚼得菜根,百事可做。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家长们应该“狠”下心来,鼓励孩子从小树立不怕吃苦、敢于吃苦的信念,让孩子经受更多的锻炼。
本来孩子的衣服脏了,应该由孩子自己去洗,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和自立能力,但很多家长却不给孩子锻炼的机会,怕孩子吃苦。其实,孩子通过亲自做,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够感受到生活的艰辛,通过劳动获得快乐和自信,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大有好处的。
100年前,梁启超先生曾慷慨陈词“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掷地有声的话是否能让我们警醒。
生命中有不能承受之轻,我们的孩子也是一样,太轻松优越的生活,太多的宠惯会让他们患上“软骨病”,自古英雄多磨难,他们需要社会的历练,需要风雨的吹打,让他们变得更坚强,更勇敢。
生活的艰难正是孩子成长所必须要经历的,也是成长必须的营养。如果真的是想孩子好,就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生活的艰辛,历练他的意志,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增益其所不能……”
为了孩子将来有个强健的体魄,也为了让孩子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从小我就有意识的培养女儿依依的吃苦能力。从自己打理自己,帮助料理家务,到乡下参加农业生产;从出游在外,到在家学习,该吃的苦头我都让她“品尝”,可能有人要说,你不是倡导快乐教育吗,怎么还让自己的孩子去吃苦啊?我所倡导的快乐,不是随心所欲为追求享乐而获取快乐,而是通过自身的体验、感受的快乐,通过付出努力征服困难而获得的快乐,这样的“乐”才是实乐大乐。
当然,让孩子吃苦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身心特点,切不可让孩子做超越极限或无法承受的事。所以,让孩子吃苦的前提是要保证孩子的安全,及身心不受任何伤害。